“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将企业的目标定义为‘为全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在做好主营地产业务,尤其是在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我们积极谋划高科技转型升级。”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会议上,碧桂园总裁莫斌表达了对积极探索房地产企业发展新路的信心。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碧桂园依托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建造,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机器人”已经成为碧桂园一张响亮的名片。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构建智能建造新体系,让传统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真正升级为流水线般的“建造工厂”,碧桂园、博智林正在向纵深进发,进行“从1到10”“从10到100”的新突破。
从0到1
“机器人盖房子”成为现实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始终面临着信息智能化水平不足、生产效益不高、工地粉尘噪声污染重、安全风险高、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等多重难题。这也是众多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并着手组建研发团队,开始探索建筑机器人。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一直对发力机器人充满信心,并多次提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曾这样畅想机器人盖房子的场景——“我梦想着那天,过去是工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
万事开头难,建筑机器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工地环境,要在凹凸不平甚至铺满钢筋木板的地面上移动作业,还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天气条件,核心零部件与核心算法都要从零开始。
“我们从一开始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做这个事情,在前期做了非常多的基础性投入。”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裁王克成说。
事实上,博智林的这条路走得确实不平坦,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最初版本的机器人几乎一到工地就故障。经过不断攻关试验,一点一点克服技术难题和应用难题,最终地面整平机器人等几款设备率先实现量产,并进入建筑工地开始作业。
截至目前,博智林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交付量超过1700台。
从佛山到广州,从省内到省外,博智林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数百个在建工地上。它们广泛地参与到混凝土施工及修整、砌砖抹灰、室内装修装饰、外墙高空喷涂、地库装修等各个环节。
四年多的研发投入,博智林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机器人盖房子,梦想走进现实。
由碧桂园、博智林研发的正在施工现场作业。葛政涵 摄
从1到10
构建全周期智能建造体系
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门类齐全,功能丰富,但如果不串联起来就只能是“单兵作战”。要让机器人能工作,更能协作,依靠的正是智能建造体系的建设。
传统的建筑工地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而机器人需要提前进行作业规划,同时建筑工人与机器人如何协作也需要摸索,因此施工流程标准化势在必行。
莫斌曾用“拆解一栋楼”来形容智能建造体系的探索,即将一幢房子建设的流程拆解开来,通过科学铺排工序,实现机器人分工协作,将建筑工地改造成“工厂流水线”。
2022年,碧桂园拿出佛山顺德骏悦路一处新建工地作为智能建造试验田,并将其取名为“63亩试验项目”。
“我们在这里投入了40多款机器人,其中有10多款是最新研发、首次实际应用的。在试验中我们也充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去一年,王克成带领博智林研发团队在63亩试验项目跑通了流水线作业,也跑通了整个建造数字化的体系,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也为博智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可以像管理制造业一样,去精细地获知建筑施工情况、机器人作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和成本。”
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在工地作业。葛政涵 摄
在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顺应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成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并提出发展一批试点城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可复制政策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24个试点城市,博智林的机器人已经在其中的21城大显身手,这让其探索全周期的智能建造体系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目前,碧桂园、博智林已经构建起融合了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智能建造体系,实现了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智能化、建造自动化、生产工业化。“我们正在‘从1到10’的路上继续探索,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乃至整个行业都将迎来‘从10到100’的高速发展期。”王克成说。
奋进者说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裁王克成:
新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建筑业根基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各行各业或许有不同的方案。碧桂园、博智林正在从“科技”这一着眼点出发,探寻新道路。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有较高的附加值,或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要彻底转变原有粗放式、低效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特征。”王克成认为,这些转变需要依托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事实上,碧桂园、博智林在建筑机器人和智能建造体系上的探索,正是围绕着建筑业原本粗放的特点“对症下药”。
“我们目前要做的,是让建筑机器人更加成熟,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王克成表示,当前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的技术应用范围和主流市场接受程度并不广泛,仍有持续进步和推广的空间,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益处,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全行业的变化。
在王克成看来,当前以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方法,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赋能、助推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智能建造在建筑业的作用和地位都将持续增强,并最终成为行业的根基。
“我相信将来有一天,智能建造会成为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基础。”王克成认为。
数读
●截至2023年1月,博智林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国内31个省区市的600多个项目,累计交付超过17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超3000项,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超1000项
●在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中,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已进入其中21个城市的建筑工地
【撰文】葛政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佛山财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scjw.com/16069.html
佛山财经新传媒,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佛山本地财经资讯、高端金融数据及产业报告的全媒体平台机构。我们向希望寻求真相的读者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源,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佛山热点财经资讯。投稿/商务邮箱:631199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