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文华北片区教育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场城乡融合实践拉开帷幕。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核心示范,项目计划于2027年9月投入使用。项目以“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破题,建成后不仅会极大满足片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承载着推动旧村改造、加速产城融合的深层使命。
鲤鱼沙地块公办学校新建项目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文华北路东侧、佛山涌北侧,用地面积20144.26m²,建筑面积.00m²,规划设置36个班,至少可提供1620个学位。鲤鱼沙地块公办学校新建项目是禅城区推进“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区第一所获区府批复并正式启动建设的学校项目。另外,在佛山市禅城区文华北路东侧、文沙南路北侧的保利锦鲤堂悦园项目,拟由保利发展华南公司配建一所规模18个班公办幼儿园,拟引入佛山市禅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为该园运营方。
该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数据,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祖庙街道试图37266打破传统教育资源的行政壁垒。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名校的品牌效应、管理经验和师资力量可直接赋能新建学校,实现“开办即优质”。
鲤鱼沙地块的改造,是观察教育与城乡融合互动的绝佳窗口。该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58.4亩,自2021年获批改造方案后,进展缓慢。村民对旧改的观望态度,本质上源于对区域发展前景的疑虑。而教育项目的落地,恰恰击中了这一症结,极大振奋村民参与旧村改造的热情和信心。
新建学校与幼儿园的规划,不仅为文华北片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学校”,更以教育配套提升区域价值,间接推动土地增值和产业升级。通过“以教促改”,用优质教育吸引人口流入,带动房产开发,进而反哺旧改资金链。这种政企协同的良性循环,或将成为破解“城中村改造难”的关键策略。
教育作为软性基础设施,正在为区域发展注入硬核竞争力。多措并举打造与“千亿镇街”相匹配的“学有祖庙,祖庙学优”教育品牌,并将其嵌入“千亿镇街”的经济蓝图中。作为“百千万工程”教育赋能的核心载体,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未来,随着鲤鱼沙地块改造工作进入新阶段,佛山“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崭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佛山财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scjw.com/19437.html
佛山财经新传媒,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佛山本地财经资讯、高端金融数据及产业报告的全媒体平台机构。我们向希望寻求真相的读者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源,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佛山热点财经资讯。投稿/商务邮箱:631199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