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科创团队的实验室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正悄然改写人类健康管理规则——从能预判肾脏疾病的智能尿检仪,到重塑睡眠质量的脑波调控设备,可素优品打造的脑机黑科技,正以创新叩击千亿级健康产业大门。这并非南海创新图谱的全貌,而是南海科技服务业精心培育的“热带雨林”中,一株破土而出的科技新苗。
当全国都在探寻科技成果转化最优解时,南海用一组硬核数据给出回应:科技服务业一季度营收增速7.4%领跑全市,超300家科技服务机构正形成创新生态,175名“科技红娘”撬动超亿元技术交易。这场由科技服务驱动的创新裂变,正重构着制造业强区的创新基因。
4月8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率队,深入调研南海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益企创享”成果转化平台。其中在广东华彻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交流时,该平台董事长王静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正在深度服务一批本地企业创新发展,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赋能。”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调研“益企创享”成果转化平台。
作为南海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进驻机构之一,广东华彻科技有限公司以综合型生态体系服务为主线,如一条纽带,紧密链接政府、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为企业创新量身打造“一站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及产业生态赋能服务体系。来到南海不到一年,已助力多家企业实现创新突破,比如为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季华实验室牵线搭桥,推动双方在智能服务机器人元操作系统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让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稳健。
“南海科技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了34家科技服务机构。”区科技局局长薛佩华介绍,目前,这些机构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赋能、高端人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成为连接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桥梁,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业升级。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调研佛山市融信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据统计,近三年来,这些服务机构已累计为南海区超900家次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程中心认定等服务,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超过12亿元,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后盾。佛山市海科专利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创享蓝海”孵化器在孵企业佛山阿莫尼亚科技有限公司对氨氢能源应用的技术需求后,积极牵线,帮助其与仙湖实验室成功对接。双方携手成立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氨氢能源应用技术,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
佛山市海科专利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为佛山阿莫尼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氨氢能源应用的技术需求。
南海还充分发挥南海科技服务业联盟的优势,整合各类服务业资源,推动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科技服务业“大集聚”。薛佩华表示,南海的创新生态不是简单的物理集聚,而是产生化学反应的创新共同体,必须有效推动这些科技服务机构跟南海本地企业的链接,帮助更多科技企业“强筋壮骨”。
依托“益企创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南海探索出了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该平台采用“线上平台+线下服务中心”的模式,如同科技淘宝,汇聚了丰富的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让技术供需双方能够轻松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深度融合。
“寻求电机铁芯及组件质量自动化检测方案,要能精准识别尺寸偏差、外观缺陷、性能异常等问题。”“季华实验室建成设备-工艺-材料协作开发的半导体装备研发和工艺验证中试平台。目前可以为用户提供上线前的技术验证及在批量生产前的工艺验证。”……打开“益企创享”服务云平台,企业技术需求、科技资源等信息一目了然,企业家可像逛淘宝般筛选3175项科技成果。
目前,这个“益企创享”服务云平台微信小程序,已构建起覆盖2万用户的创新网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安东尧介绍,企业只需进入平台,便可获得一站式的“找需求、找成果、找仪器、找科服、找中介、找活动、找专家、找经理人”等8项服务。例如,点进“找仪器”,就能看到有1995台(套)共享仪器可供使用,还有33家创新平台、29家中试及概念验证平台超过208项科技服务满足企业不同的科技服务需求。“昨晚有企业深夜发布精密检测需求,今早就匹配到3个解决方案。”安东尧展示着实时跳动的对接数据。
据悉,平台上线两年已促成7.62亿元技术交易。
线下,南海区通过常态化举办“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活动,构建起“需求对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瓶颈,同时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齐聚一堂,共话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南海区科创平台座谈会暨第二十一期“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
截至目前,南海已组织开展25场“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活动,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有限公司在活动上找到了新型材料的合作伙伴,与港科大LED-FPD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广东泰升药业有限公司、佛山市粤升食品有限公司与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对接,并且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外,活动还促成了广东奥素液芯、超滑科技、季华恒一等一批科创团队与本地银行的融资合作,解决了成果转化落地的资金需求问题。南海纺织协会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也借助活动这一平台,展开了深度交流,成功挂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行业校地合作和人才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线上精准匹配+线下深度发酵”模式,让南海技术合作项目对接越来越多,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了10%以上。
在南海的科技界和产业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信使”——技术经理人。他们既能深入实验室,读懂硬科学,又能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他们被誉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红娘”,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力军。
技术经理人经纪职称申报培训班(第一期)。
佛山市金牌技术经理人刘金就是其中一员,平时他经常奔波于实验室和企业之间,“挖掘”前沿科技成果,探寻企业技术需求。去年,他走访企业中了解到广东汇源通集团有限公司在电力数智产品上有迫切的需求,于是便回到实验室物色合适的技术和团队,并带领团队多次与企业沟通对接,仅用3个月时间便促成季华实验室和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创新工作站。刘金只是南海区快速壮大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中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桥梁”和“催化剂”,技术经理人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技术经理人缺口巨大。据测算,我国科研人员与技术经理人的配比不足100:1,远低于欧洲25:1的水平。
面对这一现状,南海区组建技术经理人联盟,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建立技术经理人实训(培养)基地,构建“职称+培训+赋能”的技术经理人培育体系,推动“科技红娘”们为南海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佛山市南海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获评佛山市技术经理人实训(培养)基地。
目前,南海区已拥有175名技术经理人,他们累计走访超800家企业,挖掘技术需求332项,促成技术转移交易金额超亿元,参办成果转化活动超120场。
这些“科技红娘”们穿梭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不仅为企业找到了合适的技术成果,还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人才等瓶颈问题,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贴心伙伴。在首届“佛山市金牌技术经理人”评选中,南海区获评人数占全市60%,充分展示了南海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专业实力。
南海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南海区科技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从成立之初便肩负起“政府科技服务延伸臂膀”的使命,20多年来始终以“创新合伙人”的角色,构建起“1+2+4”全周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政府政策贯彻落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顾耀辉调研首站便是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调研时,他强调,生产力促进中心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区内企业发展赋能。
据介绍,中心作为南海科技服务业联盟和南海技术经理人联盟的“盟主”单位,组织推动3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和175名技术经理人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依托“益企创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线上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线下服务中心,联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科研平台、企业主体,推出“科研体系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技术经纪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的全周期科技创新服务,有力推动了南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
“益企创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线下服务中心。
数据显示,依托“创享蓝海”国家级孵化器,中心整合技术、资本、载体等创新资源,累计孵化了170余家初创企业,毕业企业存活率达91%。
企业成果技术离不开应用场景,中心依托“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科创益企行”供需对接活动,广泛收集科创平台和企业需求,联动区镇相关部门、整合各类人才资源,走进园区和企业,精准开展线下供需对接。2024年至今,中心累计开展供需对接活动超40场,组织参与企业超1000家,这些活动成功搭建起了创新与产业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展望未来,27位来自金融领域、科技服务领域、人才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中心做优做强科技创新服务的底气,他们将持续面向南海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
当全国都在探索成果转化难题时,南海通过构建科创服务的生态模式给出答案,让每个技术火花都能找到产业引信。在这里,科技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中介,而是成为重构产业基因的编码器。这种可复制的创新生态,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科技服务业转型发展样本”。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佛山财经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scjw.com/19597.html
佛山财经新传媒,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佛山本地财经资讯、高端金融数据及产业报告的全媒体平台机构。我们向希望寻求真相的读者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源,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佛山热点财经资讯。投稿/商务邮箱:63119918@qq.com